什么是青铜器?
投票中2回答403点击
暂无最佳答案
- 1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
- 2023-05-15 19:26
玛瑙的鉴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:
第一,从质地来看,真玛瑙的莫氏硬度在7以上。直观的方法是用玉去刮,不会留下痕迹。如果有痕迹,那就是假玛瑙。
第二,从透明度来看,真玛瑙的透明度不是特别好,尝起来会有点乱,但是不够透明。第一眼看上去不会觉得那么亮,你会在里面看到一些自然的水线或者小点。仿玛瑙一般透明均匀。和玻璃一样,太透明的玛瑙是假的。
第三,重量方面,和很多珠宝一样,真玛瑙比假玛瑙略重,手感好难把握,不能以此来判断。
第四,从温度来看,天然玛瑙不随外界温度变化,冬暖夏凉,就像空调一样。而人造玛瑙则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,即冬天变冷,夏天变热。除了人工合成的玛瑙,还有一部分是用优质的石头做的,这些仿玛瑙摸起来很凉。这时候我们再结合接下来的细节进一步鉴别。
5.从颜色方面来说,天然玛瑙的颜色最大的特点就是糯糯的质地和糯糯的光泽。仿玛瑙没有这种感觉。但也有一些商家在仿玛瑙上涂上一层薄薄的有机物,让它看起来像蜡一样。所以,买的时候,多使用几次指甲。
第六,从工艺的角度来说,这最后一点其实是很多首饰共有的。真的是天然好玛瑙,做工还不错。镶嵌的玛瑙会镶嵌的很牢固,表面会打磨的很光滑,一般不会有裂纹。
支持 0
反对 0
举报
- 2楼上海市 移动访客
- 2023-05-15 19:26
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(1933-2019)出身清华,主持夏商周考古工程,一生著述颇丰。
《青铜器入门》可谓是大家小书,以顶级专家的身份写一本入门级的作品,短小精悍又深入浅出地讲清了青铜器。
此书豆瓣评分8.3,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没有配图。
这篇文章是在《青铜器入门》的基础上,加入一些学习心得,做一次关于青铜器知识的总结,错漏及见识浅薄之处,请方家不吝赐教。
一、什么是青铜器?
青铜是铜与一定比例的锡或铅的合金。
天然铜叫红铜,从铜矿冶炼出的铜,如果没有别的共生矿,得到的也是红铜。红铜质地软,熔点高达1084.62℃,难以成型,并不好用。
在红铜中加入锡或铅,熔点会下降到800℃,且硬度提高,更易制作器物,制成的器物就是青铜器,含锡的比例越大,颜色越亮白,也更脆。
黄铜是铜锌合金,可冒充黄金。
白铜是铜镍合金,古代没有。
青铜并不是一般说的青色,刚铸造好时颜色反而与黄金相似,先秦典籍中的“金”一般就是指青铜,青铜器叫“吉金”,青铜器上的铭文便叫做“金文”,字体是大篆。
二、青铜器为什么重要?
首先在于它是文明的标志。
关于文明的标准,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。1968年,英国学者丹尼尔在《最初的文明》中提出文明三要素:文字、城市和礼仪性建筑。1983年,我国历史学家夏鼐[nài]在《中国文明的起源》中提出的三要素是文字、城市和金属冶炼技术,指出文明“指一个社会已经由氏族制度解体,而进入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。”
一件青铜器的背后需要采矿、冶炼、运输、铸造等一系列工业体系支持,非国家组织而不能为,需要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台阶之上,所以成为文明的标志之一。
其次、青铜器是我国的艺术奇珍。
文明的发展中,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创造,我国的青铜器便如希腊的石雕一样,独具特色,是全世界最精美的,品类多,造型精,技艺超群,成为我国历史文物中最重要的门类之一。
中国的青铜器又有其他文明没有的一个特点,就是有铭文,是研究古代社会珍贵的史料。毛公鼎上铭文497字,是铭文中最长的,郭沫若称“抵得上一篇《尚书》”。
其三、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。
青铜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。
大禹制九鼎,商周时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。“问鼎中原”的典故中,楚庄王问周天子的使者,九鼎的大小轻重如何?代表着楚庄王有夺取天下的野心。
青铜是古代的战略资源,我国的青铜主要用来制造礼器和兵器,而不是铸造成农具,用于生产。《左传》里说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祭祀与战争都离不开青铜器。
精美的青铜器在古代就是收藏品了。陕西韩城梁带村的27号墓,是东周初年芮公的墓,却出土了两件西周时期的铜器,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珍重的藏品,死后也要带到地下。
三、历代对青铜器的研究
汉武帝时,汾阴后土祠(今山西万荣县)出土大鼎,汉武帝据此改年号为“元鼎”。
汉宣帝时,陕西扶风法门寺又有鼎出土,地方官献祥瑞于朝廷,时任京兆尹的张敞(“张敞画眉”的主角)考察此鼎,释读铭文,指出是周代大臣因功得赏,并不足以据此改元。张敞是史上可考的第一位青铜器学者。
真正将青铜器作为文物进行学术研究,要到宋代。北宋欧阳修、宋徽宗都研究青铜器。南宋吕大临作《考古图》,广泛收集当时能见到的青铜器,定名,记录出土地点、流转、尺寸、重量,绘器型,拓文字,除没有摄影,与现代的体例相同。
1925年,王国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《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现之学问》,指出“古来新学问起,大都由于新发现”。建国后的考古发掘,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,由此出发,对古代社会的认识更加准确而深刻。(未完待续)
支持 0
反对 0
举报